创作谈 | 黄蓓佳:这部小说里有我父母的影子
“我的成长过程中,关键时刻若没有几位老师的提点、鼓励,或说是他们无意识之中的眼神动作的照拂,我肯定不是我今天的样子。”2022年是黄蓓佳文学创作50周年,在这时推出新作《叫一声老师》,黄蓓佳是为了向那些曾经开拓过自己视野的教师致敬。
小说中,女孩小曈出生在教师家庭,成长在教师大院,她的世界充溢了不同于平常孩子的氤氲书香。那些平凡质朴又各怀教学绝技的老师,那些趣味横生令人捧腹的点滴日常,如同幽暗夜空中的璀璨星光,点亮和温暖了小曈的成长之路。
黄蓓佳以童真幽默的笔触,勾画出几位县城老师的苦乐人生,既展示了中国传统师道的底蕴和精髓,又将为人师者的日常风骨表现得真切感人。黄蓓佳的父母是教师,这部书里有她父母的影子,也有她的童年经历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书是“黄蓓佳倾情小说系列”的第16部。这个系列收入了《我要做好孩子》《今天我是升旗手》《亲亲我的妈妈》《童眸》《野蜂飞舞》等多部大奖作品。该系列中的作品曾多次荣获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中国出版政府奖、中华优秀出版物奖、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,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、英文、德文、俄文、日文、韩文等出版。
生命中那些有趣的灵魂
文 | 黄蓓佳
我的父母都是老师。母亲一辈子当县中老师,当班主任,四十年教书生涯,学生无数,晚年随我的弟弟定居深圳后,还有老学生千里迢迢去看望她,送她鲜花,请她吃饭。父亲自幼聪慧,却因家贫无钱去读大学,高中毕业后即留校任高中老师。他后来当县文教局视导员,再当本地师范学校校长,最后在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领导岗位上退休。每次父亲回到故地,一样被他的老学生们前呼后拥,享尽尊崇。
有个说法叫“干一行爱一行”,也有个说法叫“干一行厌一行”,都有点道理。小时候看我父母一天十几个小时围着学生们转,心思都在学生身上,对我们姐弟几个漠然到近乎无视,逼得我小小年纪支撑起一大家人的诸多家事,心里便对这个职业完全没有好感。大学毕业时,我发愿说只要不当老师,干什么都行。待到中年之后,同学会、谢师会突然地多了起来,每每看到退休的老师和从前学生间的亲密互动,从前的学生对从前的老师的嘘寒问暖,心中不由慨然,觉得还是当老师最好,身边永远不缺一茬接一茬的年轻人,生活中永远不会寂寞和孤独,即便你都活到九十高寿,你在学校最后带的一班学生可能只有四十出头,多好啊!
我的父亲在二〇一四年去世,母亲则殁于二〇二〇年。两位老人都算高寿。
父母去世后,我一直想着要为他们写点什么。我已经写了那么多的作品,那么多的人、事情、生活,我也该写写我的父母。但是思来想去,又发现我的父母一生都当老师,全部的时间就是围着他们的学生打转,没有传奇,没有悲惨,更没有惊天动地,流水账式的记录未必有人要看。那么,我就来写本小说吧,写写我童年时代那些有趣的老师们,用这本小说,纪念我的父母。
书中小城的生活环境是真的,我读书的那个学校是存在的,温馨可爱、书香氤氲的教师大院曾经也有,后来拆除了。每次提笔描写记忆中的过往,心里总有无尽的感伤,这是人生走向迟暮的毛病:念旧,伤怀,慨叹,痛恨过的一切都成了美好。
偷偷地说一个小秘密:小说虽然是虚构的艺术,但是我这本小说里林林总总的人物,尤其是那几位特别有趣的老师,在我的脑子里还是大致有一个参照者的。我写小说的习惯,每写一个人物,就要在我周围使劲地想啊想,想出一个靠得上边的熟人,把他立为标杆,而后我才能信马由缰、放手创造。若没有这么一个人立在眼前,我的心里好像是空的,思绪飘忽,落不到一个实处。虽然小说写到最后,小说人物与标杆人物差之千里,但是有和没有,非常重要。
我这本小说里,有我父母的影子,有我童年的那些老师的影子,感谢他们,在我幼小和羸弱的生命里,留下了那么多浓墨重彩的记忆。我的成长过程中,关键时刻若没有几位老师的提点、鼓励,或说是他们无意识之中的眼神动作的照拂,我肯定不是我今天的样子。
也因为如此,我要把这本小说献给我的父亲母亲,以及所有爱过我的,和我爱过的老师们。
《叫一声老师》黄蓓佳著
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年3月版/30.00元
来源: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
初审:江玉婷
复审:张中江
终审:张维特
排版|童 尚
好书探,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